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近日联合印发的《关于组织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在具备条件的县(市、区、旗)域农村地区,以村为单位,建成一批就地就近开发利用的风电项目,探索形成“村企合作”的风电投资建设新模式和“共建共享”的收益分配新机制,推动构建“村里有风电、集体增收益、村民得实惠”的风电开发利用新格局。
业界期待已久的“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终于靴子落地。近年来,我国低风速发电技术逐步成熟,中东南部地区就地就近开发风电日益具备可行性和经济性,“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启动有望开辟我国风电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 因地制宜、试点先行
202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今年1月发布的《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要求,推动农村分布式新能源发展。
在此背景下,《通知》提出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三项原则,一是因地制宜、统筹谋划,以各地农村风能资源和零散空闲土地资源为基础,决不能占用基本农田,宜建则建,试点先行;二是村企合作、惠民利民,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充分调动村集体和投资企业双方积极性;三是生态优先、融合发展。在充分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项目开发与乡村风貌有机结合、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协调发展的共赢格局。原则上,每个行政村风电开发规模不超过20兆瓦。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在媒体吹风会上指出,我国农村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在农村地区充分利用零散非耕地,因地制宜推动风电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对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
王大鹏同时强调,“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推进需坚持以各地农村风能资源和零散空闲土地资源为基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电网承载力和生产运行安全,宜建则建,试点先行,条件成熟一个就实施一个,不搞一窝蜂,不一哄而上。
■ 多措并举加速落地
从国内风电装机情况看,中东南部地区风能资源开发规模占比相对较小。业内普遍认为,《通知》提出的多项政策支持以及保障措施,实际上破除了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此前面临的审批、消纳等阻碍,从流程、规模、并网等方面多措并举促进农村风能资源开发。
《通知》明确提出优化审批程序、依法办理用地、保障并网消纳、鼓励模式创新、加强金融支持等多项政策支持。在并网方面,项目以就近就地消纳为主,由电网企业实施保障性并网,上网电价按照并网当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执行,同时鼓励参与市场化交易。在模式创新方面,《通知》指出,鼓励依法通过土地使用权入股等方式共享项目收益,鼓励与其他清洁能源形成乡村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另外,探索以租赁等方式依法办理用地,并在融资、贷款等方面加大对项目的支持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明确,推进“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时将进一步鼓励各地探索试行备案制,这也是继2022年《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推动风电项目由核准制调整为备案制”以来,又一次在国家层面提出提升项目审批效率、鼓励调整优化风电项目核准制度。
《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国内仅有少数省区明确将风电项目由核准制调整为备案制。业界普遍预期,随着风电项目备案制逐步落地,风电产业有望迎来更快更好发展。
■ 千亿市场空间或打开
对于历时数年才正式启动的“千乡万村驭风行动”,业界普遍认为,这个政策暖风或开启风电产业新的增长之路。测算显示,若每年选择具备条件的1000个村进行试点开发,按每村装机2万千瓦测算,年可新增风电装机2000万千瓦,新增投资约1000亿元。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在政策解读中指出,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随着低风速技术取得突破,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中东南低风速资源区域已具备开发条件,可供开发资源潜力超过30亿千瓦。
“目前全国约有59万个行政村,假如选择其中具备条件的10万个村庄,在田间地头、村前屋后、乡间路等零散土地上安装4台5兆瓦机组,就可实现20亿千瓦的风电装机,发展潜力巨大。”秦海岩表示。
除了为风电发展打开新的市场空间,“千乡万村驭风行动”也被视作推动农村能源革命、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通知》明确指出,将支持各类投资主体与当地村集体按“村企合作”模式共同开展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支持村集体依法通过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等方式共享风电项目收益,拓宽村集体和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秦海岩测算,随着风电项目普遍具备经济可行性,风电开发企业在保证合理收益水平的情况下,拿出一部分利润与村集体分享,每年能够为村集体提供10万—20万元的固定收入。